栏目导航
  绍兴动态 (4701)
  地方文献 (39879)
  地方图书 (597)
  绍兴方志 (97)
  文史资料 (47)
  地方报刊 (39138)
  经济发展 (14333)
  资源特产 (878)
  旅游城市 (11175)
  商业贸易 (181)
  传统产业 (2099)
  绍兴文化 (26230)
  吴越文化 (2826)
  水桥文化 (682)
  书法文化 (5787)
  戏曲文化 (16799)
  大禹文化 (136)
  社会生活 (9515)
  环保城市 (737)
  科技教育 (994)
  体育卫生 (356)
  风俗人情 (1989)
  五水共治 (5439)
  绍兴名仕 (4092)
  图书 (4037)
  名仕简介 (55)
吴越琴系发展述论
作者:张晓梅  学位年度:2008-01-01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 吴越古琴 华夏文化 琴学嬗变 
描述:吴越琴系发展述论
吴越玉器研究
作者:杨秀侃  学位年度:2011-01-01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关键词:吴越墓葬 吴玉 越玉 玉文化 文化交流 
描述:吴越玉器的部分特征,在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问题,从而填补了吴越玉器研究的空白。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对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玉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从黄河流域的中原列国到长江流域的吴越楚等国,都流行使用高等级玉器。相对于其它诸侯国玉器而言,吴越玉器的研究存在缺如,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时空的玉器进行立题研究。本文从考古学、文物学、文献学等角度出发,并重点结合层位学、类型学等方法,对吴越出土玉器进行分析。第二章为玉器的发现与时空分析。首先,本文界定了吴越玉器的概念,然后对江、浙、沪三省市出土玉器的26处墓葬、遗址资料进行了重点收集和整理。除了墓葬形制、棺椁、随葬品的种类、数量、组合、布局等埋藏信息外,还对墓葬所在的区位、墓葬之间的位置、是否属于同一墓葬群等加以观察。另外,还收集了楚地及其它地区东周墓葬、秦汉墓葬所出吴越玉器资料。第三章为出土玉器的文化属性分析。首先对吴越疆域进行辨析,其次对吴越贵族墓葬加以甄别,最后讨论26处出土玉器的墓葬、遗址的国属。在这个基础上,分析玉器的埋藏状态特别是玉器及其与共存青铜器、陶瓷器的布局关系。这些研究不仅是了解玉器与其它随葬品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从随葬品组合的角度对墓葬的国属进行认定。在对吴墓、越墓进行区分后,我们对吴墓、越墓出土的玉器进行分类,同时对典型玉器及其组合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吴墓、越墓出土玉器的部分特征。第四章为出土玉器的文化因素分析。在对这些玉器进行编年的基础上,本文从形制、纹饰、工艺等方面探讨了吴越玉器的源流、谱系。首先讨论了吴越玉器与史前玉器特别是良渚玉器之间的关系,其次讨论了吴越玉器与楚玉、中原玉之间的关系,最后从玉器的形制、纹饰、工艺方面总结出吴玉、越玉的特征。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我们发现吴玉、越玉之间的文化特征不是很明显,与早期的良渚玉和同时期的中原、楚玉存在一定的联系。第五章为吴越玉器的相关研究。首先是通过对吴越文献的分析,探讨文献记载的先秦玉礼和考古出土的吴越玉器之间的关系,回答先秦玉礼在吴越玉器中是否有所体现等问题。其次是通过吴越玉器与中原玉器的比较,探讨吴越地区的用玉观念和用玉制度、是否出现礼制的僭越等问题。最后是对吴越玉器的发展演变等进行分析,探讨吴越玉器的发展动力以及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技术交流等,从而了解吴越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期。无论是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还是长江流域的吴越地区,玉器的生产、交流较为开放,玉器的形制和品种较为丰富。在孔子等思想家、政治家所强化的“内圣外王”过程中,作为身份等级象征的玉器内化为道德准则,起到了维护秩序、加强统治的作用。而远在中原东南部的吴越玉器,也程度不同地浸润了中原玉器礼器化、符号化、政治化等特点,成为了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尽管在形制、纹饰以及工艺上的地域特征不是很明显,也很难对吴玉、越玉进行严格的区分,但是,经历了商周时期的没落和停滞,吴越地区再次出现了高等级玉器,凸显其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吴越玉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东周时期的用玉制度、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格局、吴越国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吴越楚等国之间的交流等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本文的研究填补了吴越文化研究的空白。另外,本文在考古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结论、构建新说,采取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相结合、类型学和文化因素分析相结合、文物考古学和一般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吴越玉器的过程中尝试创新玉器研究的方法,这些都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吴越武术文化研究
作者:丁丽萍  学位年度:2008-01-01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关键词:吴越武术 文化 特征 研究 
描述:从而揭示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的整体系统性。而对吴越武术文化的研究是该整体系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本文从动态历史变迁的研究视角,运用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纵向分析吴越武术文化的历史变迁,横向研究每一历史时期的吴越武术文化形态特征,力求对吴越武术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时空鸟瞰。 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吴越武术文化进行了界定,即指不同历史时期生活在吴越地区的人们创造的一切与武术活动相关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并将论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上、中、下三篇,即古代吴越武术文化、近代吴越武术文化及当代吴越武术文化。 其一,在上篇古代吴越武术文化中,本文对拳谱典籍、文物遗迹、拳种技术、武术人物等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 从先秦吴越先民跃动的风姿,显现...
吴越文化与明代拟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甘露  学位年度:2005-01-01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关键词:吴越文化 明代拟话本 女性形象 古代文学 小说创作 
描述:明代拟话本小说中所塑造的女性中多半为吴越女子,且呈现出鲜明的地域风格特征:相貌柔美、体格娇小;聪明伶俐,文化素养颇高;心思细密、清雅;生性温柔,却柔中有刚.吴越女性形象是有着明显的女性特征、地域特征以及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她们的观念倾向,突出的表现在价值观
吴越审美文化研究
作者:吴航苏  学位年度:2013-01-01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关键词:吴越审美文化 地域审美观 吴歌 越舞 吴越剑 
描述: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审美观,这种审美观又具体表现在其发达的种植业、手工业、捕鱼业、铸造业、建筑业等方面。因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吴越地区的人们个性开朗,思想开放,喜爱音乐、书法、绘画、舞蹈,这也是其审美文化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构成吴越地区审美文化的地域因素入手,以地域审美观的视角,先梳理了吴越审美文化在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上的流变,再分别从文艺、工艺、社会生活上具体诠释吴越审美文化的内容,最后,总结吴越地区在这各个方面的审美文化特点,并就其审美文化对吴国、越国时期及现在江浙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上的影响做出了价值上的肯定。
吴越多才士 风流入中原
作者:宋瑞芳  学位年度:2005-01-01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关键词:吴中四士 吴越诗人群体 山水诗 江左文化 
描述:、意境优美的艺术风格影响诗坛,使吴越山水诗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先导。另一方面,他们多才多艺,他们浪漫的人格风神、脱俗的言行举止,影响了盛唐文人,成为盛唐文士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群体,他们的出现,展示了诗史发展连续性与革新性的统一,展示了六朝文化、江左文化与盛唐文化的历史关联,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吴越史地研究会与长江三角洲考古
作者:荣亮  学位年度:2010-01-01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关键词:吴越史地研究会 长江三角洲 考古学史 文化传播 《良渚》 
描述:尚未对其进行系统地回顾和梳理。尽管这一地区在民国期间所进行的考古活动略显短暂,但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后续考古之先河。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该段历史进行全新的学术考量与价值判断极为必要。 本文旨在以史学之方法,同时运用考古学知识来对发掘报告作深度探析,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考古工作置于全国考古活动的大背景下进行宏观地比较研究,特别注重探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民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传播状况,最终挖掘出本地区近代考古活动所彰显的地域特色。 吴越史地研究会在其成立前后,分别进行了南京栖霞山、上海金山戚家墩、湖州钱山漾、杭州古荡、杭州良渚等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杭州古荡遗址考古实践直接推动了江浙地区的考古热潮,也促进了吴越史地研究工作的发轫与壮大,同时也直接启发了施昕更去发掘杭州良渚遗址的考古活动。《良渚》报告被认为是达到了当时先进水平的报告,并且在一些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此报告可与北方的考古报告相媲美。 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后,在一系列考古发现的引导下,江南地区形成了研究吴越文化的热潮,卫聚贤等人主张江南地区有自己独立的吴越文化,良渚文化是江南原始文化,和北方龙山文化不同,他们反对中国文化西来说,也反对中原中心论、一元论。在吴越史地研究会的带领下,囿于条件之艰苦,江南地区取得如此之成绩,实属来之不易,也更感弥足珍贵。《吴越文化论丛》保留了当时考古发现和吴越古文化研究中最为翔实的资料,从中我们亦可窥出民国学术、文化研究之浓厚氛围。 文章运用史学之方法对吴越史地研究会成立之时代背景及其成立前后进行的考古活动进行分析,同时运用考古学的知识来解读考古报告、文集等,我们从中可看出民国时期长江三角洲考古在中国考古史上之地位、作用及特色。
句鑃研究
作者:马国伟  学位年度:2012-01-0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关键词:句鑃 吴越文化 青铜乐器 先秦时期 编钟 
描述: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句耀历史产生、发展、演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句耀音乐性能,认识句耀所处历史时期的吴越音乐文化面貌。从目前句鑃出土资料来看,句耀始见于两周之交,于春秋早期开始发展,历经数百年的探索和改进,于春秋中晚期形制、编列逐渐趋于成熟,至春秋末期,句耀的形制和纹饰统一规范,制作精良,并且部分句耀器身铸刻铭文,成为句鑃的标准式样。在礼乐方面,早期句耀更注重“礼”的功能,多用于户外的祭祀活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室内娱乐功能扩展和转移。句耀形制逐渐完善和功能倾向的变化,不仅体现出中原音乐文化的影响,更反映了吴越兴盛的民族历史。句鑃表现出来的音乐性能不仅反映出吴越音乐发展水平,与其他器物的组合更展现了东周时期吴越音乐文化的发展面貌,为我们了解彼时吴越文明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句耀最早出现与吴国发迹时间大致吻合,至战国时期,句耀的文化风格和审美实践都与春秋时期有所不同,其表现出的性能和风格与越国的关系更紧密。广州象岗山发现的西汉时期南越国句耀,则反映了吴越民族的历史变迁,对吴越民族历史研究乃至整个越族的历史研究价值甚大。
古代日本与中国吴越地区鸟信仰比较研究:以中日鸟信仰文化传承关系为主线
作者:蔡芸芸  学位年度:2013-01-01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关键词:鸟信仰 古代日本 稻作 吴越 
描述:十分落后的远古时期,其按季节有规律的迁徙习性,还为先民们提供了安排农事的重要时令信息。即,鸟与先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活动关系密切,这逐渐激发了他们对于鸟的崇信。此外,水稻的生长离不开太阳的照射,光照不足,水稻就会歉收甚至绝产,于是先民们对太阳也产生了崇敬之心。天长日久,鸟信仰和太阳崇拜趋于融合,便形成了太阳鸟信仰。公元前3世纪或更早一些时候,中国大陆移民带着稻作技术或经由朝鲜半岛或径直移居日本,吴越移民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原本发展较缓慢的绳文采集、狩猎、渔猎社会,因大陆移民的到来而进入了弥生农耕社会。弥生时代的日本不仅有了整齐的稻田和各种灌溉设施,而且还使用各种较先进的农具和金属器具。随着稻作的传入,与稻作有关的其他生产技术(如纺织、养蚕等技术)以及精神生活内容也从吴越地区传至日本。鸟信仰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进入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据考古发掘,绳文时代的遗迹中几乎没有出土与鸟类相关的遗物,但在弥生时代遗迹中却发掘出了大量与鸟类相关的遗物,这充分说明日本人的鸟信仰始于进入弥生时代后,与稻作技术传入日本时间一致。一些与鸟类相关的器物经常和稻作有关遗物一起出土或在考古遗迹中摆放在一起,也表明日本鸟信仰与稻作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稻作生产常常催生出农耕祭祀行为。在古代农耕祭祀活动中,迎接稻谷神是其最重要的目的和内容之一。鸟类常常被视为迎接稻谷神的使者或稻谷神本身而受到崇信和祭祀。日本的典籍也记载了许多有关日本人鸟信仰和太阳鸟崇拜的传说,现代日本民俗文化的诸多方面依然沿袭着这一信仰。总之,日本的鸟信仰是在弥生时代与稻作文化一起从中国的吴越地区传到日本的。
伉侠与风流:论《吴越春秋》的文化张力
作者:梁琦  学位年度:2007-01-01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关键词:古代文学 《吴越春秋》 文化形态 
描述:中既有赵氏自身方面的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存在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文化存在方面的原冈,也有社会意识倾向方面的因素。
Rss订阅